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96|回复: 2

[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胜于质,失于形

[复制链接]

4

主题

9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发表于 2017-3-2 15: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尾长安 于 2017-3-2 20:10 编辑

       说句实话,现在的我不喜欢看小说,因为我觉得我已经过了看小说的年纪——节奏飞快的生活和紧绷的神经已经欣赏不来这种慢节奏的艺术品。但是有前辈力荐,怎能辜负?当然,读完这本小说,我真的没有失望。
       初闻《遥远的救世主》,还以为是哪个闷骚作家写出来的又一个《平凡的世界》;看完第一章,我估计这是商战小说,因为它的外在格局很大,但是后来作者竟把镜头完全切换回国内,直接聚焦“古城”,对此我是挺失望的,小格局的东西真的不喜欢;然而,当我看到作者极力描写诸如丁元英的运筹帷幄以及古城音响行业这条线索的时候,我渐渐意识到,作者原来已经把外在格局转移到人物的精神格局了。
       有个疑问,文中哪个人物是作者的精神寄托?我觉得丁元英是作者的心理状态,芮小丹是作者的目标状态,也就是说,作者用丁元英来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面貌,而芮小丹则用来呈现其理想的生活状态。这两中人物性格都很理想化,丁元英让我想到了《琅琊榜》中的梅长苏,芮小丹则像极了霓凰郡主,同样的格局,但是相比之下,我们会觉得《遥远的救世主》更有格调,因为梅长苏的格局中有仇恨,丁元英的格局中有救赎。
       人们看到的仇恨太多,救赎太少,所以救赎就显得弥足珍贵。大四的时候我看过另一本不错的商战小说《原罪——富豪日记》。和《遥远的救世主》相比,《原罪》的格调并没有那么高,但是距离《遥远的救世主》的格调仅一步之遥。《原罪》记录了资本背后的罪恶,主人公有心悔过,但远没有达到救赎的高度。单纯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原罪》更好看,情节更细密,时代特点更鲜明,更适合走上银屏。《遥远的救世主》格调高,抛开所谓佛学的光辉、哲学的深奥与“禅”的玄机不说,单是“文化属性”就非我如今的知识层面所能评判,只能在思想上被灌输而已,目之所及难免感慨晦涩难懂。我们不妨快刀斩乱麻,索性不去纠结这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能够理解人物一举一动的内因(人情世故),又何必像研究《红楼梦》一样字字句句去推敲?说白了,沿着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一路走来,我们能看透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就够了。
       关于“文化属性”,我想谈谈我的理解。同样以“救赎”为中心思想的另一部畅销书《追风筝的人》外在格局可能没有《遥远的救世主》那么大,但是论格调我更推崇《追风筝的人》。一言以蔽之,《追风筝的人》为我们描绘了阿富汗文化背景中人性的救赎,《遥远的救世主》则展示了中国主流价值观中自我的救赎。前者重在阐述人性,后者则重在强调悟道自省,美其名曰“中国式救赎”。这样看来,前者更平实自然,算是举重若轻的小清新,后者就显得刻意很多,生活的油烟气便扑面而来。
       《遥远的救世主》中另一条主线——丁元英与芮小丹的爱情,我觉得这是从整个故事中脱胎的一股清流。这么说吧,他们的爱情达到了舒婷《致橡树》的境界。这样说就意味着,这种爱情很大程度上只出现在诗里,是一种向往,现实中我们有太多牵绊,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超脱的智慧和资本。
       回过头来再看一眼题目,“遥远的救世主”,文中丁元英说过这样两句:“翻开历史看看,从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的记录?没有,从来没有”“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据此推测,作者其实有意告知:救世主存在,就是我们的“文化属性”,但是它很遥远。这种“遥远”并非距离之远,而是眼界、格局、思想之远。依照作者的视角,常人若想找到“救世主”,需要放下现在、超脱当前、淡泊所在,参悟佛法、推敲哲学、参禅悟道,才有可能拥有不俗的智慧和境界。
       整体来说,就《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来看,格调不俗,但是行文手法略显不足。在这本书中,分享一种我个人比较偏爱的思想:要想做事从容,需要跳脱眼前困境的格局,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需要参透事物规律的智慧。
       世界如此平凡,救世主如此遥远。希望朋友们都能不媚俗、不刻意、不变节,用心做更好的自己。
       个人之见,难免偏颇,希望朋友们不吝指点。

观天地,观众生,观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1

帖子

7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15
发表于 2017-3-3 18: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做事从容,需要跳脱眼前困境的格局,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需要参透事物规律的智慧” +1  看到事物背后的属性,人会安定许多。“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在这本书里变得鲜活起来,息息相关起来,深刻起来,然后又确乎是平凡起来了。
蒋子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8: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事求是,做真我,办真事,才能见真性情,在小孩子身上,这种精神很容易看到,因为他本来就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样子,换做大人,反倒很难做到实事求是,要顾忌的东西、要想的东西都太多了。
观天地,观众生,观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兰俱乐部 ( 豫ICP备2022014130号-2 )

GMT+8, 2024-3-29 19:33 , Processed in 0.0479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芝兰俱乐部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