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82|回复: 1

[阅读推荐] “中产教育鄙视链”:别让孩子吞下你亲手做的“毒药”

[复制链接]

42

主题

43

帖子

29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
发表于 2017-6-2 0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产教育鄙视链”:别让孩子吞下你亲手做的“毒药”


作者:赵清源

推荐:王乐导师


推荐者留言:

不能再同意,终于有舆论开始反省这个问题了,所谓“中有不足必形之于外”,教育与做人的起点都在“正心诚意”,“惟朴而已”。“中产教育鄙视链,是中产阶层精心为孩子打造的、带有身份识别功能的一套教育冠带,全身镀满金钱,镶满物质,可是,戴着这条基于焦虑和狭隘建立的鄙视链,一旦进入现实的河流,早晚都会露出其塑料的本色,不但不能带给孩子福祉,还可能让一场场处心积虑沦为一个个笑柄,甚至成为孩子的毒药——一颗颗父母亲手制作的毒药。”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以富贵为目标的教育,以鄙夷穷人为表现的教育,却折射出自己深至骨髓的卑贱。这样的歧视传承给孩子,不知是聪明还是糊涂。

正确的价值观不会以金钱画圈子,不会站在物质的台阶上俯视他人。当一个人的优越感建立在金钱和物质上的时候,恐怕也是最脆弱和最可怕的。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出身,不在处心积虑的算计,而是一个与德行、品格、教育、环境、运气等一系列因素相关的过程,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支撑,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金钱不足恃,地位不足恃,圈子不足恃,机巧也不足恃。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这几天,一篇题为“中产教育鄙视链”的文章戳中不少人的心。文章提到,为了谁的孩子更有资格就读学区内最优质的一所小学,成都几个小区之间引发了比收入、比职业、比出身的“中产阶层内部踩踏事件”,将中产阶层子女教育中的鄙视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香港最新电视纪录片《没有起跑线》记录的一对中产父母更可谓登峰造极:为了让孩子入读“只收10名一月出生的学童”的好学校,夫妻二人精准计算受孕时间,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中产教育鄙视链”是看着好看的毒果

这条所谓的中产教育鄙视链,是中产阶层精心为孩子打造的、带有身份识别功能的一套教育冠带,全身镀满金钱,镶满物质,可是,戴着这条基于焦虑和狭隘建立的鄙视链,一旦进入现实的河流,早晚都会露出其塑料的本色,不但不能带给孩子福祉,还可能让一场场处心积虑沦为一个个笑柄,甚至成为孩子的毒药——一颗颗父母亲手制作的毒药。

第一颗毒药叫焦虑。焦虑是恨不得把起跑线画到娘胎里的只争朝夕,是吃多少都觉得吃不饱的贪婪,是不论身在何位都怕失去的患得患失,这样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时间变成了只知赶路的计价器,童年变成了功利的教学计划。
第二颗毒药叫歧视。歧视是人性中的癌,是衡量一个人品格成色的标准。《朱子治家格言》上讲,“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以富贵为目标的教育,以鄙夷穷人为表现的教育,却折射出自己深至骨髓的卑贱。这样的歧视传承给孩子,不知是聪明还是糊涂。

第三颗毒药叫拜金。所谓的中产教育鄙视链,唯一的眼光就是金钱,名头骇人的国际幼儿园,价格昂贵的早教班,没有中文配音的原声动画片……无一不是腰包的体现。拜金的结果是什么?钱文忠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叫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作反面例子。不一会儿,助手说:打印纸没有了。我记得一个弑母案的报道,问到弑母的原因,那个已经成人的孩子说,“我要钱,她不给我”。如果有一天,一个孩子意识到父母只是自己的钱包,当初那一路珠光宝气的“精心安排”也许是父母早就为自己挖好的坑。

若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家长出了问题

不过,中产教育的焦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不止中产,社会各个阶层对于教育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今天的教育之所以变得如此棘手,正在于教育环境的错综复杂、教育观念的纷纭杂沓以及教育实践的无力无奈,那些各种包装成教育先进成果的商业阳谋,那些裹挟着利益的各种教育试验,那些跟风逐流、慌不择路的父母们,还有那些疲于应付的孩子们,都是焦虑的受困者。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家长的问题。”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谋而合,家教,才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教育的核心。而言传身教的关键,在于父母有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作为父母,要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尊重人,更多的不是看他对比自己强的人的态度,而是看他对穷人的态度。经济学家张五常说,我不相信一个内心不谦虚的人,能真真正正地学得些什么。所有学习的起点,都在一个谦字上。

其次,正确的价值观不会以金钱画圈子,不会站在物质的台阶上俯视他人。当一个人的优越感建立在金钱和物质上的时候,恐怕也是最脆弱和最可怕的。

最后,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会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出身,不在处心积虑的算计,而是一个与德行、品格、教育、环境、运气等一系列因素相关的过程,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支撑,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金钱不足恃,地位不足恃,圈子不足恃,机巧也不足恃。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经,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就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价值观,就是藏在经典中的教育智慧。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孩子守护童年,才能为孩子规划未来。

芝小兰,芝兰俱乐部少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发表于 2017-6-3 08: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读完《中产教育鄙视链》原文,我觉得话题可以聊得更开:所谓中产阶层的“教育鄙视”现象,在我们的整个社会,除了超脱物质的顶层精英和聊可果腹的底层百姓,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笔者在教育辅导行业从业多年,接触到的家长不论是企业中层、优秀个体,还是劳动大众,都有着共同的焦虑:只要有实力,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接受辅导。注意,这里是“接受辅导”,而非早先的“接受教育”。几乎所有的辅导机构在销售过程中,都在倡导一个倡导了几十年的伪命题: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疑这让家长的焦虑有的放矢,开弓没有回头箭,家长们来不及想清楚什么是起跑线?起跑线从何处算起?为什么起跑线处不能输?
       相比之下,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对上面的命题进行了证伪,德国人“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体制则直接推翻了前述命题。这样说可能有崇洋媚外之嫌,但事实大抵如此。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个阶层分化日趋明显,人们都可以在对比中发现原生家庭的局限,于是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不安全感,于是对下一代要求得更多,于是不惜给新生代力量灌下“阶层歧视”、“唯钱至上”的毒药。
       教育是价值观输出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甚然。诸如高考的社会教育虽然是最大限度不看脸的竞争,但是对学生个人修为的培养也仅停留在《思想品德》、《思修》、《马原》。正如本文作者所说,孩子的价值观养成始于“正确”的家教:第一,自古唯君子青史流芳,欲抬头做人须先低头闻道;第二,君子务必了解金钱之重要,但此前须知拜金有道;第三,成功本身没有定义没有机巧,核心元素却是君子之道。何为“正确”?一种价值观、一种思想智慧随光阴远去依旧颠扑不破,便是正确,便是道。
       诚然,我们不能要求哀哀父母短时间内扭转短视的现状,更不能奢望有生之年天下大同弱化阶层壁垒。我们只希望尽量多的家长做“正确”家庭教育的布道者,有了“正确”之精神,才会有“正确”之作为。
观天地,观众生,观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兰俱乐部 ( 豫ICP备2022014130号-2 )

GMT+8, 2024-3-29 00:32 , Processed in 0.0522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芝兰俱乐部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