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58|回复: 0

[遥远的救世主] 该不该救“王庙村的村民”

[复制链接]

2

主题

13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发表于 2020-2-26 1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昊泽 于 2020-2-26 11:11 编辑

该不该救“王庙村的村民”

大家好,我是2019级芝兰学员李昊泽,有幸参与了2020年2月22日的读书沙龙分享。听到了很多大家关于《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的思考,也听到了很多大家关于这本书之外的处世哲学的思考。其中王乐导师提出的问题“在生活中,像王庙村村民这样的人,我们应不应该帮助呢?”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首先让我思考的是,芮小丹为什么要选择帮助王庙村脱贫呢?我认为芮小丹是一个自性很足的人,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想要的是一个神话也好,是让丁元英留下点什么也好,总之她明确的知道自己深层次的需要的是什么,这个需求值得她付出的代价去交换,这就足够了。
那回照到自己身上,在生活中遇到了“王庙村村民”,我们又应不应该施以援手呢?在我看来,首先要明确的是,帮助别人这个动作,对于自己而言真正满足的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日后得到这个人的感恩吗?是希望看到帮助这个人之后看到他生活有起色而心生成就感吗?还是说,仅仅为了讨个心安或是内心的良好感受呢?如果帮助别人这个动作的深刻动机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最高层次的自我需求,那在帮助这个动作发出时,自我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了呀,无所谓被帮助人是否能够念你的好,也无所谓他是否争气能否扶得起来,这都与我发出帮助这个动作的动机无关了,那自然也就无所谓遇到的是一个少年韩信还是一个王庙村村民了。当然这个深层次动机也并不是告诉我们帮人要不负责任,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只求无愧于心的思维模式。当然如果我内心的深刻需求就是希望看到我帮助的人日后飞黄腾达,虽不求他日后回报我但我也要看到他过上好日子,这种成就感是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自然也无可非议,但是抱着这样的心理就要思考一下我扶的人到底是不是个阿斗。其次要权衡的是,付出与收获的自我需求是否是自己愿意接受的。我记得在学员讨论时有人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妈妈让我帮助一个很讨厌的亲戚”,在这种时候很多人都会很不情愿的去做这件事,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必要不情愿,做好权衡付出与收获,付出的是给予的物质或其他资源,以及帮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带来的内心的不愉快,收获的是妈妈的好心情,以及一段和谐的母子关系。这种权衡其实很好比较,如果比较之后发现收获的比付出的权重更大,自然要去做,而且做的义无反顾,也没什么不情愿的。这也是一种思维模式。
所以总结起来,是否帮助一个“王庙村村民”其实就两步,一是思考一下我帮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帮助了是否能得到我心里预期的结果,如果不能是否能接受不能的结果,二是思考一下付出与收获的交换是否是自己愿意的。这两个思考问题的步骤也是我解决很多问题的思路,先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被表象以及惯性思维带走,其次是权衡利弊,权衡之后就义无反顾,做就不要不情愿的做,不做也拒绝的干脆。
其实谈到帮助的问题,我还想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既然我们谈到了帮与不帮是满足给予者的深刻需求,就像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的最高层次自我需求一样。在我看来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帮助实现别人自我需求的方式,所以有时候接受帮助比施舍是更高级的施舍。就好像等待面试时即便不渴也喝一口主办方为大家提供的水,一顿对双方都无伤大雅的饭钱让给对方买单,我都觉得这些接受帮助的行为,也在传递着善意。就好像分享会时候我开玩笑提到,一到学雷锋日小朋友就上街扶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都不够用了,那上街当老奶奶是不是也算是学雷锋做好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兰俱乐部 ( 豫ICP备2022014130号-2 )

GMT+8, 2024-3-29 10:26 , Processed in 0.0478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芝兰俱乐部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