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4|回复: 0

【读书随笔】《依恋理论》——儿童成长之钥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18-2-25 15: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的出生代表了生命的延续,同时也寄予着父母的殷切希望。众所周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不在少数,有些父母甚至希望孩子能够将自己这一生的遗憾都一一了结才能满足。然而这些父母有曾想到,孩子的成长之路正是自己亲手塑成的,自己的养育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轨迹。早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成为了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种重要的关系便是依恋,指的是婴儿和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表现为婴儿倾向于保持和依恋对象的接近性。读毕此书我才知道,幼年时期的依恋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很多阶段都有重大的意义,其内部工作模型一经形成,就可能持续一生,并将影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及青年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
“依恋理论”首先由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比提出,也就是本书的作者,他认为依恋并非为表面上母亲对婴儿的喂养行为,而是一个贯穿一生,对人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生一部分,在儿童早期最明显,且与之后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儿童在依恋行为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探索周围环境,若这段时期缺乏照顾者的亲近且寻求不到抚养者的爱护和帮助,儿童就会在随后的成长阶段在性格、能力甚至心理健康上体现出一定的缺陷,
依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及焦虑—矛盾性,其中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又可以统称为非安全性依恋。安全型依恋最为提倡,本书中提到的一切正向行为都与安全型依恋相关联,属于这种依恋类型的儿童在婴儿阶段得到了足够的关心,他的需要能够适时地被满足,母亲的敏感性使他感到自己被疼爱着,长大后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当主要抚养者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过于保护孩子,强制性地满足孩子不需要的需求时,孩子大多会成为焦虑型依恋,这意味着孩子会经常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形成自己总是不安全的信念,这对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阻碍;而当母亲总是无法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厌恶、排斥自己的孩子时,孩子就容易形成回避型依恋,因为母亲不负责,为了适应,孩子就会在情感上主动疏远,知觉到危险时,也不会再去寻求母亲的帮助,而是试图压抑自己寻求帮助的希望,然而这种被动培养起来的独立性并不是一种正常发展的状况。
书中首先谈到的是依恋与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关系。能力,即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这些能力有赖于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然而与儿童的早期依恋也有着重要联系。研究发现,依恋对于智力(包括记忆与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能力、学业表现都有着影响,若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真正的起跑线上,就一定要重视早期的依恋行为。出生后前几年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实也正是孩子与父母依恋形成的时期,与父母之间产生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一出生就要与孩子保持接近、时刻保护孩子,对于孩子的哭泣、抬手等动作给予及时正确的回应,这能使婴儿感觉到他们引起别人照顾或者关注的行为是有效的。孩子与父母较早期的、敏感的、支持性的互相接触,促进了大脑神经细胞联结的建立,互动关系在促进孩子感觉、行为等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应脑区的发展,为智力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外,基于语言的学习机制,婴儿一出生,父母就应该多跟婴儿说话,提供悦耳的,丰富的语言环境,这对婴儿的语言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也有助于儿童进行更好的探索,接触更丰富的语言环境从而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可见,当父母埋怨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时不如先思考一下自己早期的行为有没有为孩子提供利于这些能力发展的环境,形成安全型依恋将促进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此外,依恋对于青年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有着深远影响。青少年物质滥用、网络成瘾等问题的高发引起了社会关注,抑郁症、焦虑症等症状同样危及着个人的心理健康,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了父母最为担心却又最无可奈何的问题,然而如果他们能够更加注重早期与孩子的依恋关系,就可以减少这些问题行为的发生。人们之所以沉浸于某事物或是某段关系中不能自拔,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成瘾者自身,是为了寻求对依恋情结的满足,如果母亲没能很好地满足孩子的依恋需要,或是在孩子应该脱离母亲这一安全港湾时,父母没有很好地支持他、放飞他,就会导致孩子在以后依然会有这种需要,一旦物质和网络可以为他提供这种相互作用的一对一亲密时,就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将随他们与社会联结关系的减弱而增加,父母依恋是所有社会联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青少年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及父母对青少年的监控,这就使得父母的行为变得极其重要。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形成同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有着显著的联系。如果儿童在早期对自己或他人,以及对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消极、不安全、缺乏自信的内部工作模型,那么在他以后的生活、人际交往中都会带有这种消极和不安全的感受和认知,产生抑郁的风险自然就升高了;而如果一个婴儿在需要时得不到父母的回应,他的哭叫无人理睬,他的痛苦无人关注,那么他就会一直处于警戒和焦虑状态中,而这种慢性警戒和焦虑可能促成一种反应模式,一旦这种模式泛化到以后多种来源的危险的应对中,就容易出现焦虑症。所以说,为了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及心理疾病的发生,父母在早期应该更加关注与孩子的依恋关系,忽视这些问题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很多家长也许担心纵容孩子的依恋会造成孩子过多地依赖自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满足孩子的依恋需求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有勇气去探索新环境、战胜恐惧;相反,忽视孩子的依恋需求会把孩子置于对危险的恐惧之中,他们也许能够克服这种恐惧,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引导,他们采用的方式很可能是扭曲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时不时地问自己的母亲幼年时期的我是什么样子的?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子的?试图猜测自己的依恋类型,得出的结论基本是让人满意的安全型。感激父母,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未来为人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做一个关注孩子,能够及时、准确地注意到孩子的意图并给以一致的满足的母亲,成为一个以接受、关爱、鼓励孩子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抚养者,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将有助于他未来一生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兰俱乐部 ( 豫ICP备2022014130号-2 )

GMT+8, 2024-4-27 15:16 , Processed in 0.05831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芝兰俱乐部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